仙桃市杨林尾镇上百号的乡亲们,眼下他们都非常着急卖同一种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50万捆甘蔗 急求带走
王师傅是仙桃杨林尾镇一屋嘴村的甘蔗种植户,这两年他一直靠种甘蔗发家致富,但是眼下让他睡不着觉的也是这一捆捆藏在地窖里的甘蔗。
王师傅跟我们算了一笔账,一亩田的甘蔗产量在四百捆左右,按照现在几块钱一捆的卖价,除开人工不算,今年一亩田的甘蔗至少要亏上两三千块。
对于王师傅来说亏本已成定局,现在最让他着急的是没有商贩过来收甘蔗,他家的一千七百多捆甘蔗,现在一根都没卖。
眼看到了清明,温度一天比一天高,甘蔗马上就要坏了,另外,藏在地窖的甘蔗不及时处理,就无法耕种其它农作物。
一屋嘴村是当地有名的甘蔗种植大村,这里百分之八十的农户靠种甘蔗为生,过去年成好的时候,一亩甘蔗的收入可以达到八千到一万元,这种青皮甘蔗脆甜可口,每年吸引不少湖南客商前来收购。
甘蔗一般在10月份成熟,把它窖藏在地里,可以卖到来年的六月份,应该来说每年的这个时候,大家的甘蔗都卖得差不多了,但是记者在村里转一圈,发现很多乡亲的地里都藏着大量的甘蔗。一屋嘴村村书记鲁丙武告诉我们,整个村种了1270亩甘蔗,到现在还有600亩的没有卖。
靠近一屋嘴村的兴隆村也是一个甘蔗种植大村,发展甘蔗种植比一屋嘴村要晚,目前,这里有300亩甘蔗同样存在滞销的问题。
兴隆村的谢师傅是村里一位大甘蔗种植户,因为大量的甘蔗滞留在家等不来商贩收购,半个月前他开始租车把甘蔗拖到湖南去卖。
即使谢师傅想办法把甘蔗卖了出去,但甘蔗卖价也不如意,往年卖二三十块钱一捆的甘蔗,现在价格最低的时候才卖三块一捆。
记者从仙桃市杨林尾镇政府了解到,2015年,全镇甘蔗种植面积达到8000多亩,到目前为止,还有1000多亩约50万捆甘蔗没有卖掉。过去种甘蔗是当地乡亲们的一项甜蜜事业,但是现在一捆捆的甘蔗成了乡亲们的心头大患。
市场冷清 甘蔗卖不动
50万捆甘蔗,数量还有些惊人,看到这么多乡亲们的甘蔗滞销,我们也很着急,如果您对杨林尾镇的甘蔗感兴趣,请大家赶快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965333,乡亲们家里成堆的甘蔗卖不掉,那么原因出在哪里?市场上的甘蔗又是一个什么行情呢?
两湖绿谷,江汉平原最大的批发交易市场,上午10点,记者来到甘蔗批发市场,一般来说上午是商贩们进货的时候,但是记者发现甘蔗市场交易非常冷清。
记者发现目前市场上的甘蔗主要分两种,也就是广西黑皮甘蔗和本地的青皮甘蔗,由于已经到了甘蔗销售的末期,两种甘蔗的行情都不太好。
武汉市华南果品批发市场,也有十几家专门批发甘蔗的商行,是武汉市较为集中的甘蔗批发地。记者发现,这里卖的甘蔗,大部分是黑皮甘蔗。商贩告诉我们,黑皮甘蔗比较长比较粗,卖相较好,所以,一直以来他们都在那边拿货。
不过说起现在甘蔗的价格,商贩们都有些头疼,他们说,春节前后,一捆黑皮甘蔗可以卖六七十块钱,可十天前开始,甘蔗价格突然下滑,三四十块钱一捆,都没人要。据商贩们介绍,行情好的时候,一般一天可以走七八车。可现在,一天很难走一车。
而本地青皮甘蔗市场更为冷清,在两湖甘蔗市场上做甘蔗批发生意的商贩大概有四五家,他们的甘蔗主要来自仙桃杨林尾镇,批发商普遍反映今年青皮甘蔗行情太差,相比去年的价格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甘蔗商贩刘琼芝说:"我这个甘蔗现在卖15块钱一捆,去年就卖三十几一捆,这么大的差价."
亏本甩卖 甘蔗价格越卖越低
甘蔗商贩胡大姐常年从事本地甘蔗批发买卖,她感觉今年的青皮甘蔗比哪一年都难卖,往年一上午就可以卖掉上百捆的甘蔗,今年最多的时候也只有几十捆的销量。
甘蔗卖不掉,作为鲜货又不能长时间存放,商贩们只能把价格压的越来越低,有时候甚至亏本卖出。
青皮甘蔗为何滞销
其实从当地的种植大村一屋嘴村我们了解到,他们这两年的甘蔗行情都不错,那么去年一捆卖到三四十的青皮甘蔗为什么今年价格一落千丈呢?
>>>>
滞销原因一:面积增加致销路难
从记者在市场了解的情况来看,今年青皮甘蔗滞销的主要原因是种植面积增加了,江汉平原青皮甘蔗的主产区在仙桃杨林尾镇,而2015年杨林尾镇的甘蔗种植面积比2014年增加了一倍。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一屋嘴村的乡亲就开始种甘蔗,目前这里的甘蔗种植面积达到了一千多亩,这些年靠着种甘蔗,村里的乡亲腰包都鼓了起来。
正是因为看中甘蔗的效益,这两年甘蔗面积陡增,2014年之前一屋子嘴村甘蔗种植面积只有七百多亩,而2015年面积达到了一千二百多亩。面积增加而销路没有拓宽,甘蔗的价值自然卖不起来。
>>>>
滞销原因二:水果市场不景气
另外,因为今年水果市场整体不景气,甘蔗根本卖不动,行情不好,加上外地黑皮甘蔗品质更好,也对本地青皮甘蔗市场产生冲击。
青皮甘蔗是鲜食类水果,保质期短,一般农户没有保鲜设施,看到市场上甘蔗一落千丈,种甘蔗的乡亲们就开始恐慌,想法设法拉拢经纪人上门收购,导致市场上的甘蔗价格被扰乱,甘蔗价格越卖越低。
一屋嘴村的鲁书记告诉记者:“都急着卖甘蔗,农户把甘蔗拖到外地去,商贩每捆可以提三块钱,就没有商贩愿意上门来收甘蔗,市场就是这么被扰乱的。”
虽然一屋嘴村早在两三年前就成立了甘蔗专业合作社,目的就是抱团发展抵御风险,可目前一些农户急着卖甘蔗,扰乱了正常的市场,合作社对于价格的把控已经起不了作用。
按照目前的甘蔗行情,鲁书记算了一下,全村有一百多户乡亲种甘蔗,每户平均亏损在五万左右,今年全村亏损大概有五百多万元,现在,他正在多方寻找渠道,尽量帮乡亲们把甘蔗卖出去,把损失降到最低。
编后:其实像杨林尾镇类似的农副产品滞销的情况时有发生,业内人士建议,为避免这样的问题,除了当地合作社引导种植外,当地相关的只能部门要组织干部,合作社成员乃至种植户要各显其能,到全国给的开拓市场。种植户利用新型的销售方式,比如互联网+进行销售。
垄上行记者(廖程帆 曹丽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