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宛习平,熟悉他的人不多,但一说起“小宛葡萄”,好多人都夸这里的葡萄好甜。30年前,年仅20岁的宛习平在老家黄梅靠2亩葡萄地起家,通过选新品、强技术、引大棚等方式不断创新,深耕规模化优质葡萄种植之路。如今,宛习平打造的“小宛葡萄”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连续多年获得全国早、中熟优质葡萄金奖、绿色食品A级产品等一系列殊荣,成为了湖北葡萄届的佼佼者。
金秋时节,武汉市江夏区小宛葡萄采摘园“葡香”四溢,令人“萄”醉。记者看到,一株株葡萄藤枝叶茂盛,一串串紫色、绿色的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散发出淡雅的芬芳,呈现出一片丰收的美景。小宛葡萄负责人宛习平笑着告诉记者,今年葡萄产量不错,客源稳定,采摘价格依旧坚挺。
宛习平老家在黄梅县独山镇花园村,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当记者问起他当年创业为什么单单选择葡萄时,宛习平笑称,实属迫不得已。家中父亲身体不好,母亲是残疾人,哥哥又是智障,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注定了自己要走一条艰难的创业之路,才能养活全家人。
18岁那年,宛习平跟着老乡前往浙江金华的建筑工地打工,当地葡萄种植产业发达,家家户户靠葡萄过上了富裕生活,这些都让宛习平羡慕不已。当得知一斤葡萄的价格比自己干一天小工收入还高时,头脑灵活的宛习平一边打工,一边到葡萄园拜师学艺。
1994年,怀揣梦想的宛习平,挑着两担价值6000元的巨峰葡萄苗,满心欢喜地坐上了返程的绿皮火车。回到老家,宛习平迫不及待地在自家2亩地里栽上了葡萄苗。没想到第一年就遇到了多雨、病虫害等各类技术难题,这些现实的压力,越发让不服输的宛习平意识到种植葡萄“技术为王”。于是,宛习平攒钱报考成人大学,进入中国农业大学果树专业学习。
潜心学习,精细呵护,宛习平的葡萄挂果了。因为品相好,味道甜,售价卖到了每斤5元,这在当年可是罕见的高价,宛习平终于尝到了种葡萄的甜。
湖北地处长江中下游,夏季多雨,不利于葡萄生长。为了能抵御气候和雨水对葡萄种植的影响,宛习平花重金引入钢架大棚,成为黄梅县利用设施大棚采取避雨栽培模式种植水果的第一人,引来了全国各地不少同行前来学习、参观。
2009年,信心满满的宛习平再次投资500万元建成300亩地的富源葡萄生态园,葡萄种植总面积达到1000亩,成为黄冈市最大的葡萄种植基地。
2011年,对宛习平来说是个转折年。这一年,他带着他的“小宛葡萄”落户武汉市江夏区,开启了他人生的第二次创业之路。
记者跟着宛习平走进他的天子山葡萄基地,只见一排排整齐的葡萄架下,挂满了夏黑、巨玫瑰、金手指、鄞红等国内外优质中晚熟葡萄。宛习平告诉记者,种类多、品质好、采摘时间长是“小宛葡萄”的制胜法宝,他从60多个品种中精选出来的十几个精品葡萄品种,可以从六月初一直卖到十月底。
宛习平还通过摸索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控产保质、病虫害防治等数字化管理体系,整个园区的葡萄树数量、枝长、串数和粒数都有严格标准。宛习平说,做农业不能贪图产量,不能滥用化肥农药,哪怕钱少赚一点,也要保证葡萄的品质,守住“小宛葡萄”的品牌。
作为葡萄种植能手,近年来,宛习平不忘初心,不惜余力地为武汉地区的果农们提供葡萄品种和技术支撑。武汉市橘子红庄园老板吴旋告诉记者,2017年为了扩大庄园的水果品种,他跟着宛习平学习葡萄种植,如今他庄园里的葡萄硕果累累。
绿蔓繁茂处,又闻葡萄香。与葡萄打交道整整30年的宛习平收获颇丰,先后荣获中国农学会颁发的全国葡萄早、中熟优质葡萄金奖,农业部直接认定的“绿色食品A级产品”,国家科技部 “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展望未来,宛习平将继续深耕葡萄产业,带领更多果农收获甜蜜、振兴乡村。
(来源:湖北农村广播 记者:胡玲 编辑:王芳 马静 编审:陈雯 监制:赵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