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资讯

关于我们

业务布局

云上垄上

采购信息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垄上传媒 > 三农资讯

返乡“虾”折腾,带劲!


发布时间:2025-04-29

“离开大城市后,年轻人们后悔了吗?”

每隔一段时间,

类似的话题都会在社媒中引发讨论。

潜江市渔洋镇毛桥村村民盛子为

是这个话题里的“局中人”,

四年前他清空“班味儿”,

返乡加入潜江数十万“养虾大军”,

成为正宗的“塘主”,

打捞出了多种极致的人生体验。

“套用网络上那个奋斗梗,我见过凌晨两点的潜江,至少凌晨两点的渔洋镇毛桥村我见过不少。”

凌晨两点,是这个季节潜江的虾农们每天的开工时间。四月,小龙虾大量上市,起虾的时间越早,价格就卖得越高。

盛子为是潜江市渔洋镇毛桥村的一名小龙虾养殖户,秉承着“宜早不宜迟”的搞钱原则,他对凌晨两点的村庄再熟悉不过。

“夜里两点就得下塘起虾,一般需要四个小时,起完了就卖虾。潜江有‘中国虾谷’,全国最大的小龙虾交易中心,那里有600多个小龙虾档口回收虾子,所以卖是最轻松的。”本以为完成一天的交易环节,盛子为就可以安心“下班”,他却说早着呢,还顺势拉出了一天的作息表。

“吃完早饭,到中午最热之前再干两三个小时的活。中午补个觉,下午三点开始全塘喂食。现在是小龙虾快速生长的时候,必须让它们吃饱。晚上七点多天才会黑,那时就可以收工了。”

▲ 能够“卖全国”的“中国虾谷”小龙虾销售档口

1992年出生的盛子为,是毛桥村为数不多的返乡青年。四年前,厌倦了写字楼里的“班味生活”,他主动终结了自己“打工人”的身份,回到村里承包了一大片水塘,开启了“虾”折腾的创业历程。

“刚回来那年,我头上是一根白发都没有的,这两年就噌噌直冒。没办法,创业和打工的压力不可同日而语。打工时大家难免会有浑水摸鱼的心态,现在可一秒都不敢混,混的都是自己的钱啊。”

当“工位”搬到田间地头,在自己的水塘里摸虾,盛子为彻底打消了“摸鱼”的念头。作为村里经验值最浅的虾农,盛子为知道“勤恳”应该是他通往成功的唯一正道。

返乡以前,盛子为只吃过虾没养过虾,对其中的门道一无所知。短短四年,他凭借自学的本领在水塘里打怪升级,从“养虾新手”迅速成长为“养虾高手”,如今在毛桥村100多户虾农的“致富榜单”上已是名列前茅。他这种不甘人后的状态,在当今的互联网语境中被玩笑地称作“卷”。但盛子为不喜欢这个字,觉得它带有焦虑和被动的色彩。他说他在虾塘中披星戴月完全是一种主动选择,因为养虾的人们总能在这片清澈的水域中获得充分的即时满足。

“像别人年底才搞的那种‘股东分红大会’,我们天天都有,哈哈!”盛立军是盛子为的养虾合伙人,聊起虾塘的效益他喜形于色,忍不住“凡尔赛”起来。“肯定当天就要分红啊,要不然第二天哪有早起的动力咧?”被问到最多的一天分了多少钱,或许是出于低调的考虑,盛立军说他记不清了。

可是对于这种搞钱的“巅峰体验”,盛子为的记忆非常清晰,最多时一天能分一两万块。在他出生的那个年代,“万元户”还是父辈们追逐的“人生目标”,现在已是他轻松达成的“当日绩效”。“最红火的时候,一天能卖三万来块,收工了以后就下馆子搓一顿,相当于我们的‘庆功趴’。”

真正投身农业,盛子为才发现“务农”是个被很多人曲解的事情。和他曾经想象中的“枯燥乏味”截然不同,他从虾塘里打捞出了各种“可能”和“反差”。每年三到五月,一天要在塘里泡十几个小时的他忙得天昏地暗。销售季结束,进入六月后他便一秒切换成“躺平模式”,享受令无数“上班族”羡慕不已的悠长暑假。盛子为说,这是虾塘赠予他的最大福利。  

然而,除了福利,他的虾塘也曾赐予他残酷的暴击。

“第一年很顺利,第二年就翻了车。青苔没控制好,大面积覆盖水面后,严重影响了我们投喂饲料。正常情况下三五百斤的亩产,那一年锐减到只有百把斤。”

盛子为的养虾“滑铁卢”发生在他返乡的第二年。由于缺乏水质管理的经验,他的虾塘被大规模的青苔攻占,致使他当年刨去成本几乎颗粒无收。打那以后,盛子为提高了巡塘频率,近乎严苛地进行水质监测和调控,并延长每天在短视频平台上的学习时间。因祸得福,这两年,他的养殖成效突飞猛进。

▲ 与青苔作战的盛子为

“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我确定的是不会再回大厂‘搬砖’了。人生可以失败,但不能平淡,‘虾农’的体验感还是很丰富的,酸甜苦辣都有。”

盛子为告诉记者,养虾最刺激的时间节点并非现在,而是初春。辛勤耕耘一整年,是胜券在握还是败局已定,初春的塘口都会一五一十地告诉你。

“今年的效益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其实通过上个月的塘口就可以判断。看水体的清澈度、小龙虾的长势,就能预计今年的收成。小龙虾养殖,前期下的功夫大于塘里现在的工作。种草、肥水、病害防治,这些基础性工作做不好,现阶段用什么药都无力回天。”

令盛子为感到兴奋的是,上个月虾塘悄悄向他透露了今年“增收”的喜讯。

“看情况今年比去年好。去年一亩地纯收入有2000多块,100亩地赚了20来万。今年打算探索一些新养法,从水草入手,把高温水草和低温水草搭配起来看看效果。”

采访结束,盛子为和合伙人便马不停蹄地乘着小船继续给虾塘施肥。从三十亩到五十亩再到一百亩,返乡四年,他在稳步扩大的虾塘里既找到了热爱的赛道,也遇见了人生的旷野。年轻的人们与大城市挥手道别,这种选择过去通常被定义为“逃离”。然而在盛子为的故事中,返乡不是退守而是开拓,奋发进取的年轻人在产业振兴的田野上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记   者 | 郭蜜蜜 

通讯员 | 杜少华 周   瑞 何子晗

编   辑 | 曹   顺 王婧娴(实习生)

编   审 | 陈   雯

监   制 | 赵业勤

动态新闻
当一颗“牛轧糖”决定安家“牛扎坪”
去年深秋, 在参与并助燃了一场深山里的消费热潮后, 一颗名叫初小田的牛轧糖决定 到宜昌市点军区牛扎坪村安家落户。 下乡几个月, 打扮新潮的她适应了村里的水土吗? 如愿觅得
返乡“虾”折腾,带劲!
离开大城市后,年轻人们后悔了吗? 每隔一段时间, 类似的话题都会在社媒中引发讨论。 潜江市渔洋镇毛桥村村民盛子为 是这个话题里的局中人, 四年前他清空班味儿, 返乡加入潜
团风但店镇:云端架金桥 山货俏四方
近年来,电商直播正成为地处大别山区的团风县但店镇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为了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2022年,但店镇开始探索“党支部 + 市场主体 + 农户 + 电商平台”的模式来助推农产
黄冈团风:返乡创业十二载 荒山孵出"金鸡蛋"
从建筑老板到深山鸡司令,漆建平、邱凤娇夫妇用12年光阴在团风县上巴河镇凤凰琴村的荒坡上书写了致富传奇。他们率先实施全程无抗养殖技术,鸡蛋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打造的
黄石阳新:芦湖村的“辣”日子好红火
近年来,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浮屠镇芦湖村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入山东寿光大棚技术,规模化种植反季节网红陇椒,实现亩产2万斤、村集体年收入50万元,蹚出了一条集体创

    当一颗“牛轧糖”决定安家“牛扎坪”

    返乡“虾”折腾,带劲!

    团风但店镇:云端架金桥 山货俏四方

    黄冈团风:返乡创业十二载 荒山孵出"金鸡蛋"

    黄石阳新:芦湖村的“辣”日子好红火

    咸宁大幕乡:“野樱+”助力颜值向产值转变

    一片丹心护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