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夯群众之“本”,锻产业之“骨”,筑文化之“魂”, 不断提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绘就了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
“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主要就我们当前要开展的相关重点工作,跟大家进行一个沟通交流…… ”记者来到马山镇马南村8组时,刚好遇到村民们在开湾组会,村党支部书记王芬和村民们围坐在屋场上,讨论着当下的农业生产重点以及马南村发展新规划。尽管讨论的话题涉及方方面面,但所有的声音都汇聚成一个共同的目标——让马南村焕发新生机。“老百姓有话就说,问题说出来了就好解决,通过每次座谈交流,我们村扯皮的都没了。”村民孙延明告诉记者,近年来,马南村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利用“湾子夜话”定纷止争。随着村民意见在持续的对话和交流中得到充分表达和解决,每个人都真切感受到了自己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村民们积极争当乡村治理的参与者。
人心齐了,马南村将目光聚焦到产业振兴上,村里立足耕地资源丰富的优势,成立荆州区堆金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与市场主体签订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以“市场主体+村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进优质香稻种植,发展“订单农业”。“我们以土地合作社牵头,把村民的田流转过来,进行社会化服务,就解决了谁来种田的问题。”马南村村委会副主任刘在华介绍道。抱团发展降低了种植成本和资金压力,增强了抗自然风险能力。“种田都好方便,我有什么需求,跟他们打电话,他们都能及时解决。”离家多年的村民李国民今年也回村流转了16亩田,开始发展虾稻连作。
而在马山镇蔡桥村,记者也看到了和美乡村建设带来的巨变。走进蔡桥村,两条宽敞笔直的柏油马路自南向北连接9个村民小组,挺拔的杉树排列在道路两旁。蔡桥村坐落于马山镇的西北边缘,紧邻菱角湖国家湿地公园,与当阳和枝江两市接壤,这里曾是原江陵西北部最早的中共基层支部所在地,有21位革命烈士在此安息。如何将红色文化资源变成乡村振兴的源动力呢?蔡桥村两委决定先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先筑巢,再引凤。
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变美了,民风更淳朴了,蔡桥村顺势而为,由村集体主导,深挖红色文化、发展红色乡村旅游、红色研学、湿地研学、民宿等项目,走上“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产业发展之路,蔡桥村也成为“荆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我们这些年的努力,村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每年游客达到2万多人次,给老百姓也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老百姓现在非常愿意参与我们村庄的建设。谋划这些产业之前,我们村集体收入非常薄弱,只有几万块钱,我们去年村集体收入是40多万块,今年有望翻个番,突破100万。”蔡桥村村委会副主任蔡小红告诉记者。
记者在蔡桥村一组看到,组里每家每户门前都有一面造型独特的景观墙,放眼望去,赏心悦目。村民付家发开了一家香嫂农家菜,还养了鱼、种了几亩虾稻田,一年两口子收入十来万块钱。谈及现在的生活,付家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村里居住了大半生的郭代洪老人,满怀自豪地讲述着蔡桥村的巨变:“如今,我们村通过共谋、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五共’原则,实现了天更蓝、水更清、村民更富裕的目标 我们村民都过上了小康生活。”下一步,马山镇将继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助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缔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马山。
来源:湖北农村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