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是宜昌枝江市仙女镇金湖村的一名90后村干部,他经常利用空余时间拍摄短视频,展示家乡的自然美景和农产品,吸引了大量粉丝,促进了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
进入7月,百里洲的砂梨即将进入上市期。记者见到枝江市仙女镇金湖村90后村干部杨波时,他正利用午休时间在录制短视频,为乡亲们售卖砂梨先在网上预热。
别看杨波现在已是一位短视频全网总播放量超3000万的短视频博主,而他四年前开始“玩”短视频的起因,只是为了帮自己包保的一位贫困户卖土蜂蜜。杨波回忆说,当时村里每个村干部都有包保的贫困户。自己包保的那位贫困户家里养了一桶土蜂,年底的时候产了十多斤蜂蜜却没有销路。在妻子的建议下,杨波试着在网上发布了一条短视频,没曾想视频一经发布就有许多人在下方留言,土蜂蜜没一会儿就售罄了。等到蜂蜜发货、村民收到货款,杨波意识到自己找到了一个能帮助乡亲们打开农产品销路的好门道。
自那之后,杨波开始慢慢在网上发布视频。到了年底的时候自家的脐橙成熟了,他也开始在网上销售,同时稳定一部分客源。当自家的产量不够时,他就把乡亲们的脐橙也拿去销售。
记者跟随杨波来到村里的脐橙园。行走在脐橙树间,杨波告诉记者,村里的脐橙要到10月份才会成熟上市,但他会将脐橙生长的各个时段以及成熟情况制作成短视频分享给网友,有不少粉丝早早便下单预订脐橙。在金湖村三组,记者遇到年逾六旬的脐橙种植户顾红林,他大声地和杨波打着招呼。原来,去年他家滞销的近四千斤脐橙就是杨波帮着卖掉的。
顾红林在村中种植了大约六百棵橙树,因为橙园有些偏僻,去年成熟时又已到了脐橙销售季的尾声,许多果贩都不愿意来收购。最后是杨波为他联系到了果贩,大家一起把滞销的脐橙卖了出去。
在金湖村及周边乡镇,像顾红林这样的种植户、养殖户因生产规模有限,加之年事已高、位置偏僻等原因,销售往往会出现问题。所以,杨波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尽可能帮助他们。
杨波说:“他们年龄都偏大,行动也不方便。我让他们把电话号码、位置告诉我,或者加微信把定位发给我,然后我上门去收。只要他们的农产品品质没有问题,我就全部收走。他们的种植面积不大,数量也不多,许多果贩嫌数量少了不愿意来,但毕竟是农民的心血。我主要收购这部分农副产品,来帮他们销售。”
即便做短视频再忙,杨波也没有耽误过村里的工作。他严格划分时间,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村里的长辈们对于这个“看着长大的孩子”也很是满意。金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曹金科告诉记者,杨波是一个有主见、有担当的年轻村干部,他利用业余时间,如上班前、下班后,以及休息的空余时间来制作短视频,通过新媒体帮助村民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通过短视频制作引流,再将其转化为私域流量,杨波这几年积攒了良好的口碑,他与河南省以及武汉市一些社区合作建立了线上社区团购圈子,让家乡的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在做好农产品推荐的同时,杨波还时常与枝江市有关部门合作,针对性地制作了不少防范电诈、交通宣传以及推介种养技术等方面的视频。在视频中,他总是说着一口亲切的枝江方言,通过新媒体的力量为乡亲们提供更多的服务与支持。
仙女脐橙、百里洲砂梨、问安马蹄……说起家乡的农产品,杨波如数家珍。如今,杨波的短视频全网播放量已超过3000万次,运营账号全网粉丝超过1.5万,农产品总销售额突破100万元。杨波说,他想用自己的力量带“火”家乡的农产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杨波说:“我觉得我自己有能力可以帮他们做一些事,所以说我选择留在农村,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我们这个行业中来。”
部分图片由枝江市融媒体中心提供(摄于较早时间)
记 者 | 傅月昊
通讯员 | 毛晓娜 石青 李贤
编 辑 | 马静
编 审 | 陈雯
监 制 | 赵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