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资讯

关于我们

业务布局

云上垄上

采购信息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垄上传媒 > 三农资讯

远安沮河:碧水青山织锦绣 生态经济奏新曲


发布时间:2025-05-26

▲ 湖北远安沮河国家湿地公园——桃花岛 徐圣华拍摄

沮河是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的“母亲河”。为了保护这一国家级重要湿地、湖北省示范型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远安县按照“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以“绣花功夫”打造湖北省湿地保护荆楚样板和全国河流型湿地典范,演绎了一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协奏曲。

初夏的远安,满目苍翠。群山环绕间,沮河宛如一条灵动的碧色绸带,蜿蜒穿梭于青山与田园之间,孕育出一方生态净土——湖北远安沮河国家湿地公园。 

记者步入公园,仿佛踏入了一个被时光遗忘的世外桃源。只见河边的草地上游客如织,他们或扎帐篷、或休闲嬉戏,尽享自然乐趣。来自四川的游客黄卓伟举起相机,用镜头定格下美好画面。他感叹地对记者说:“沮河湿地公园就像一个天然的巨型氧吧,很适合带孩子来游玩。”

宜昌市远安县森林覆盖率达77.29%,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位列湖北省第一,先后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而沮河湿地公园就是远安生态王冠上最耀眼的宝石。

▲ 沮河湿地河滩河岸 陈光文拍摄

湖北远安沮河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沮河中游、远安县城中南部,总面积487.06公顷,涵盖区域内沮河、鸣凤河、九子溪河道及两岸山体、林地和部分农田,水岸线全长59.05公里。公园内有各类植物44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种;有脊椎动物268种,鸟类达到18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2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黑鹳、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和白冠长尾雉。另有省级重点保护动物44种,列入国家保护“三有”动物166种,湿地内分布的8种两栖动物均被列入“三有”动物名录;鱼类43种,其中有13种中国特有鱼类。

▲ 中华秋沙鸭

湖北远安沮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副主任胡伟伟告诉记者,沮河湿地属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和长江中上游北岸典型的山区河流型湿地,以生态系统典型、物种资源丰富、湿地文化独特而著称。

然而,这片生态净土的美丽并非与生俱来,背后是远安人数年如一日的坚守与拼搏,也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生态共生的奋斗史。

2013年,远安县沮河湿地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国家林草局将其纳入湿地公园试点建设范围。这一举措犹如一声号角,开启了湿地修复与保护的征程。

沮河岸边,沮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保护管理部部长曾令红指着清澈见底的河水,为记者揭开了沮河巨变背后的故事。沙场整改关闭,工业与生活污水处理站拔地而起,废水处理后沮河水质达三类以上,水质纯净。

为了守护这片碧水蓝天,远安县政府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果断采取行动,坚持“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轻介入,微干预,精心雕琢湿地修复工程。据湖北远安沮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副主任胡伟伟介绍,目前,沮河实施退耕还湿3.5公顷、水体修复2.4公顷、岸线复绿42公顷、鱼类增殖放流240万尾,完成水岸整治、疏浚清淤及洪家砂场治理5.2公里,不断涵养湿地生态系统,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优良的栖息、繁殖场所。

生态之美,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红利。在旧县镇董家村,自从双河堰宣教点建成后,村里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还带火了乡村旅游。董家村党支部书记李燕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告诉记者,如今村里从传统产业向特色产业转型,水果种植面积达300多亩,纷至沓来的采摘游客让村民们的腰包一点点地鼓了起来。

▲ 董家村党支部书记李燕和村民刘庆华

小渔村农家饭庄老板刘庆华也是生态红利的受益者。一直在外务工的刘庆华眼瞅着家门口的沮河国家湿地公园引流效益突显,头脑灵活的他便瞅准商机,果断将自家房屋改造成农家乐。如今,刘庆华的农家乐生意红火,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他感叹道:“家门口赚钱,鸟语花香,感觉自己住在公园里。”

远安在享受生态红利的过程中,并未满足于现状,而是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之路,不断拓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路径。远安县在全国率先探索小微湿地建设,县级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保障全域小微湿地建设稳步推进,先后建成生态修复型、景观生态型、污水处理型、农业生产型小微湿地126处,新增、恢复湿地面积87.3公顷。

▲ 荷塘悦色小微湿地

鸣凤镇花园村的荷塘悦色小微湿地,占地3亩,种植了菖蒲、香茅草、荷花等植物。湖北远安沮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副主任胡伟伟说,这里是远安县8个小微湿地示范点之一,几亩荷塘演绎了“三生融合”的辩证法:水面菖蒲净化水质,藕带泥鳅创造产值,盛放的荷花引来日均500人次的打卡流量。

▲ 湖北远安沮河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馆 郭道静拍摄

与此同时,远安县在湿地科普宣教上进行了新探索。作为全国首个沉浸式剧本游戏实体科普场馆,现已接待游客超2万人。沮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生态治理部部长周阳介绍说,未来还将建设昆虫宣教点、蝴蝶馆、陶艺馆,打造“一心四站点”科普宣教网络体系,吸引更多人关注湿地、走进湿地、爱护湿地。

夕阳西下,沮河湿地披上金色纱衣。候鸟归巢,与骑行的人群相映成趣;水波荡漾,倒映着生态与发展的共生之美。从生态修复到民生改善,从经济发展到科普守护,沮河湿地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

 

记   者 | 胡   玲

通讯员 | 杨光明 王   倩   谢金玉  刘海玲

编   辑 | 马    静  王  芳

编   审 | 朱    兵

监   制 | 杨    斌

动态新闻
卖茶叶也卖风景 保康茶旅融合点“绿”成“金”
襄阳市保康县着力构建茶叶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高位推进茶旅融合,先后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茶叶百强县”“全国特色茶旅资源区”和“中国十大最美茶乡
远安沮河:碧水青山织锦绣 生态经济奏新曲
▲ 湖北远安沮河国家湿地公园桃花岛 徐圣华拍摄 沮河是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的母亲河。为了保护这一国家级重要湿地、湖北省示范型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远安县按照保护优先、严
年营业额百万+,宜昌这个农家乐够“异”思!
宜昌市点军区牛扎坪村有近百个农家乐, 各有千秋、异彩纷呈。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赛道, 年营业额破百万的永秀山庄 赢得轻而异举。 运营主打差异化, 永秀山庄做了些什么 把自己打
黄冈黄州:科技助力 180亿尾鱼苗将“游”向全国
眼下,又到鱼苗孵化的时节。在湖北鱼苗孵化第一村,黄冈市黄州区陶店乡幸福村的“渔民”们又开始忙碌起来,一尾尾鱼苗搅“活”了一池池“幸福水”。
从“传统渔村”到“生态样板” 丹江口关门岩村满山橙香映清波
在丹江口水库北岸,69公里的库岸线见证了丹江口市均县镇关门岩村的生态转身。这个昔日网箱密布、橘园荒疏的库区村重启发展路径上岸渔民转型陆基养殖,既环保又增收;政府引资

    远安沮河:碧水青山织锦绣 生态经济奏新曲

    年营业额百万+,宜昌这个农家乐够“异”思!

    黄冈黄州:科技助力 180亿尾鱼苗将“游”向全国

    从“传统渔村”到“生态样板” 丹江口关门岩村满山橙香映清波

    绿水青山间的幸福|有“矿”的白云村如何因“绿”生金?

    绿水青山间的幸福|当朱家岭村打开艺术“绿”镜

    年产值千万!沙洋的“番茄王国”是这样火出圈的,致富密码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