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保康县着力构建茶叶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高位推进茶旅融合,先后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茶叶百强县”“全国特色茶旅资源区”和“中国十大最美茶乡”等称号。从卖茶叶到卖风景,茶产业已经成为保康“绿色经济”的一张亮丽名片。
五月浅夏,走进保康县城关镇官山世外茶源,只见茶树叠翠,新茶飘香。优美的茶园风光和浓郁的乡村风情,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来自襄阳的游客黄女士专门带孩子来赏风光、品茶香。她告诉记者,从襄阳市区开车,不到2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城关镇,她已经连续两年和朋友一起带孩子来体验采茶的乐趣。
官山世外茶源平均海拔700多米,距县城3公里,拥有优质茶园1000多亩。作为国家级生态农场与最佳旅居康养目的地,2025年3月,官山世外茶源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官山世外茶源负责人秦小丽告诉记者,无论是春季踏青采茶,还是夏天避暑,这里都是好去处。“特别是夏季,因为植被覆盖率达到99%,特别凉快,晚上几乎不用空调,很舒服。”
2014年,秦小丽响应政府号召回到家乡投资建设了官山世外茶源。她将原本闲置的茶山进行改造,配套建设森林童话木屋、客栈、民宿以及露营地,雅致的民宿与苍翠的茶山勾勒出一幅诗意盎然的生态画卷,年游客接待量近10万人次,茶旅综合收入1000多万元。
厚植资源优势,推进茶旅融合。近年来,保康以精品茶园为生态基底,深度挖掘茶文化内涵,实现了从传统茶叶种植到生态经济综合体的转型升级。
在保康县店垭镇格栏坪村,村民王开红正在自家的农家乐里为前来游玩的客人准备午餐。春茶采摘正当时,空气清新、风景优美的格栏坪村每逢节假日与周末都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游玩。茶园里游人如织,农家乐里忙得热火朝天。
作为保康县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村,格栏坪村以生态茶园为依托,将种茶、采茶、卖茶与乡村休闲度假游有机融合。格栏坪村党支部书记徐远存告诉记者,格栏坪村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人工种植茶叶,作为襄阳高香茶的发源地,在发展茶产业的过程中,格栏坪村最大程度地保存了乡村的原始风貌,以山水田园为基础,将乡村旅游与茶产业有机结合,并逐步规划建设了茶田公园、手工茶坊、茶香民宿、茶艺广场等。
作为中国最美乡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格栏坪村茶叶年产量1100多吨,产值7000万元,建有标准化农家乐8家,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万元。前不久,襄阳高香茶春茶推介暨保康县茶文化旅游季活动就在格栏坪村举行。
一路茶香,一路风光。保康县将茶叶作为“绿色经济”新名片,把“茶旅融合”作为“全域旅游”新引擎,通过整合资金,统筹实施“山、水、田、林、路、园”等配套建设,以茶叶重点村、生态茶园等为重点,植入茶园观光采摘、茶文化展示、研学旅行、避暑康养等功能,举办茶文化旅游活动,构建了茶叶产业与文旅产业“共融互促”的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以茶兴农、茶旅富农的绿色发展道路。
保康县农业农村局陈国军表示,保康县将继续坚持打生态牌,走绿色路,立足保康文化底蕴和特色旅游资源,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促进茶叶增效、茶农增收、茶区增旅。
记 者 | 傅月昊
通讯员 | 杨柳依 秦志鹏 杨 韬
编 辑 | 曹 顺 王婧娴(实习生)
编 审 | 仇红月
监 制 | 肖 鹏